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战略,永利集团英语专业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以员工核心能力提升为目标”,立足语言教育前沿、聚焦智能语言服务、强化跨文化传播实践,持续推进“科研引领、教学创新、实践协同、国际接轨”的专业发展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技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近年来,英语专业在科研、教学、课程建设与实习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了“基础+应用+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具体举措如下:
一、国家与省级项目双轮驱动科研实力稳步跃升
在已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若干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厅一般项目的基础上,2025年,英语专业教师科研成果再创新高,新增省级立项课题3项,覆盖跨文化传播、智能翻译、语言景观等研究方向。
其中,王培副教授主持的《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琼商故事跨文化共情传播策略研究》成功获批2025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该项目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语境下地方文化“走出去”的传播瓶颈,提出“共情传播”路径,具有鲜明的区域价值与国际战略契合度。
朴玉明教授主持的《海上丝绸之路中文“茶文化”交流研究》获海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立项,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重构与语境适配问题,为自贸港文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袁勤老师主持的《海南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生态研究》则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通过对景区语言环境的系统调查与改进建议,助力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提升。
在教学改革领域,潘红老师主持的校级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项目《大语言模型技术驱动下翻译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研究》也顺利立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MTI课程育人机制,拓展了“外语+思政+技术”的教学融合边界。
朴玉明教授在第七届“战争•文学•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二、教学体系三位一体芯位课程引领专业转型升级
英语专业坚持“以员工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构建了 “语言通识 + 专业拓展 + 芯位课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架构,力求在语言能力、思辨能力、技术能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实现系统提升。
在传统口笔译训练的基础上,专业开设“高级英汉/汉英翻译”“会议口译基础”“交替传译”等实用课程,强化语言实战能力;同时响应AI语言变革趋势,增设“翻译技术与CAT工具”“大语言模型导论”“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伦理”“跨文化传播实践”等“芯位课程”,引导员工系统掌握Trados、DeepL、ChatGPT等主流翻译和AI工具,提升智能翻译与科技适应能力。
以潘红老师主持的校级项目为引领的“智能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已逐步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展开试点,成效显著。
yl6809永利官网多语言实验室
三、实习实践平台体系化校企合作贯通育人全链条
为全面提升员工实战能力,英语专业依托学院“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定位,搭建起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项目参与+竞赛驱动”的多层级实践平台。与三亚市投资促进局、三亚市外事办、博鳌国际论坛以及多家国内知名翻译公司和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员工提供真实翻译任务与实习机会,涵盖会议口译、公文翻译、导游解说、字幕翻译等多种语言服务场景。
在“走出去”层面,员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志愿项目、国际青年语言服务计划、全国老员工英语竞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口译以及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奖项,有效提升了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英语专业员工为三亚旅游警察开展“警务英语角”培训活动
英语专业师生担任“三亚市旅游服务质量体验官”招募活动面试官
四、学术讲座促进团队成长教学科研相互赋能
英语专业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双提升,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2024年12月,著名学者邵汉明研究员应邀来yl6809永利官网作《学术论文撰写、发表与科研项目论证申报》讲座,从科研逻辑、选题策略到申报技巧进行了系统指导,推动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也为教学内容注入了最新学术成果与方法理念。
通过“科研-教学-育人”融合机制,英语专业实现了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面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英语专业将继续围绕区域产业语言需求与国家战略传播任务,深耕智能翻译、语言服务、跨文化交际等关键领域,全面提升员工“说得好英语、写得好中文、传播得好中国文化”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欢迎有志于语言服务与国际交流的优秀学子加入永利集团英语专业,共同奔赴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图文:钱堃 审核:余玉秀 编辑:潘红